农作物病虫灾图解
发表时间:2023-08-22 06:09:19 来源:工程施工案例
蝗虫又叫“蚱蜢”、“草螟”、“ 蚱蚂”、“ 蚂蚱”。 节肢动 物门、昆虫纲、蝗科与螽斯科昆虫的总称。数量极多,生命力坚强, 能休息在各种场所。草食性,大多数是作物的重要害虫。在严峻干旱 时可能会很多迸发。 形状及日子习性: 蝗虫的成虫及幼虫均能以其兴旺的咀嚼式口器 嚼食植物的茎、叶。 防治办法: ⒈农业防治 (1)兴修水利,做到旱涝无灾。 (2)做到大面积荒滩开荒培养,改动蝗虫的休息环境,削减发 生基地的面积。 (3)植树造林,改动蝗区小气候,削减飞蝗产卵繁衍的适生场 所。 (4)进步耕作和培养技能,到达操控蝗卵的效果,量体裁衣, 改动作物的布局,削减蝗害。 ⒉生物防治 (1)在蝗灾区,运用高效低毒的农业和生物农药,维护蝗区的 捕食性天敌。也可在山坡放养鸡、鸭、鹅等家禽防治。 (2)大面积施用微孢子虫。
为害特色:成、若虫以口器锉破叶面,成微细黄白色斑,叶尖两 边向内卷折,渐及全叶卷缩枯黄,分蘖初期受害重的稻田,苗不长、 根不发、无分蘖,乃至成团枯死。 产生规则:稻蓟马日子周期短,产生代数多,代代堆叠,多数以 成虫在麦田,茭白及禾本科杂草等处越冬。 防治办法: 1. 农业防治:调整培养制度,尽可能的避免水稻早、中、晚混栽,相 对会集播种期和栽秧期,以削减稻蓟马的繁衍桥梁田和曲折为害的机 会。合理上肥,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,适期适量追施返青肥,促进秧 苗正常成长,减轻为害。避免乱上肥。 2. 化学防治:防治时期:依据稻蓟马的产生为害规则,遭受稻蓟 马的为害时期,一是禾苗四、五叶期用药一次,二是本田稻苗返青期。 这两个时期应是维护的要点。即在秧田禾苗四、五叶期用药一次,第 二次在禾苗移栽前2-3天用药。 3. 防治目标:常见卷叶苗,叶尖初卷率约15%-25%,则列为防 治目标田。
症状: 苗期发病,心叶基部呈现褪绿黄白斑,后扩 展成与叶脉平行的黄色条纹,条纹间仍坚持绿色。分 蘖期发病,先在心叶下一叶基部呈现褪绿黄斑,后扩 展构成不规则黄白色条斑,老叶不显病。 产生缘由剖析: ①灰飞虱虫量增多。②水稻种类感病。③忽视灰
水稻二化螟属鳞翅目,螟蛾科,别号钻心虫。 为害特色: 水稻分蘖期受害呈现枯心苗和枯鞘;孕 穗期、抽穗期受害,呈现枯孕穗和白穗;灌浆期、乳熟 期受害,呈现半枯穗和虫伤株,秕粒增多,遇刮劲风易 倒折。 防治办法: (1)做好产生期、产生量和产生程度猜测。 (2)农业防治 合理的安排冬作物,晚熟小麦、大麦、油 菜、留种绿肥要注意安排在虫源少的晚稻田中,可削减 越冬的基数。 (3)选育、培养耐水稻螟虫的种类,依据种群动态模 型用药防治。在二化螟一代多发型区域,要做到狠治一 代;在1—3代为害重区域,采纳狠治一代,挑治2代, 巧治3代。
处禾本科杂草上越冬。翌年早春旬均温高于10℃越冬若虫 羽化。发育适温15—28℃,冬暖夏凉易产生。天敌有稻 虱缨小蜂等。 防治办法:
水稻病害之一,病株叶尖及边际初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绿色斑驳,
色而枯死。病株易倒伏,稻穗不实率添加。病菌在种 子和有病稻草上越冬传达。分蘖期病害开端开展。高 温多湿,暴风雨,稻田受涝及氮肥过多时有利于病害 盛行。防治法:选用抗病种类,从无病区留种,种子
又称稻热病、火烧瘟、叩头瘟。散布在全国各稻区,主 要为害叶片、茎秆、穗部。因为害时期、部位不同分为苗 瘟、叶瘟、节瘟、穗颈瘟、谷粒瘟。 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。翌年产 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达到稻株上,萌生侵入寄主向附近细 胞扩展发病,构成中心病株。病部构成的分生孢子,借风 雨传达进行再侵染。 防治办法 : (1)量体裁衣选用2-3个合适当地抗病种类。 (2)无病田留种,处理病稻草,消灭菌源。 (3)按水稻需肥规则,选用配方上肥技能,后期做到干 湿替换,促进稻叶老熟,增强抗病力。 (4)种子处理。 (5)药剂防治 捉住关键时期,当令用药。早抓叶瘟,狠 治穗瘟。
(2)于2月卵孵化前火烧枯叶,彻底清除田边塘沟杂草。 (3)把握在越冬代2—3龄若虫盛发时喷洒药物防治。
别号:纵卷螟 稻纵卷叶虫 刮青虫,鳞翅目 螟蛾科 为害特色: 初孵幼虫取食心叶,呈现针头状小点,也有 先在叶鞘内为害,跟着虫龄增大,吐丝缀稻叶两头叶缘, 纵卷叶片成圆筒状虫苞,幼虫藏身其内啃食叶肉,留下 表皮呈白色条斑。严峻时“虫苞累累,白叶满田”。以 孕、抽穗期受害丢失最大。 产生规则:稻纵卷叶螟是一种迁飞性害虫,自北而南 一年产生1~11代; 防治办法: 1. 农业防治:选用抗(耐)虫水稻种类。 2. 维护使用天敌,进步天然操控能力。 3. 化学防治:依据水稻分蘖期和穗期易受稻纵卷叶螟 为害,尤其是穗期丢失更大的特色,药剂防治的战略, 应狠治穗期受害代,不放松分蘖期为害严峻代其他准则。
后渐扩展呈椭圆形或云纹形,中部呈灰绿或灰褐色, 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或灰白色,中部安排损坏呈半透 明状,边际暗褐。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,也能以菌丝体在 病残体上或在田间杂草等其它寄主上越冬。 防治办法: (1)选用抗病种类。(2)打涝菌核,减 少菌源。 (3)加强培养办理。 (4)药剂防治。
1、为害症状 三化螟属鳞翅日,螟蛾科,它食性单一,专食水稻, 以幼虫蛀茎为害,分蘖期构成枯心,孕穗至抽穗期,形 成枯孕穗和白穗,转株为害还构成虫伤株。“枯心苗” 及“白穗”是其为害后稻株主要症状。 2、产生规则 三化螟因在江浙一带每年产生3代而得名, 水稻处于 分蘖期或孕穗期,或施氮肥多,长相淡绿的稻田,卵块 密度高。 3、虫灾防治 (1)农业防治技能 ①齐泥割稻、锄劈或拾毁冬作田的 显露稻桩;②春耕灌水,吞没稻桩10天;③挑选螟害轻 的稻田或旱地作绿肥留种田;④削减水稻混栽,选用良 种,调整播期,使水稻“风险生育期”避开蚁螟孵化盛 期;⑤进步种子纯度,合理上肥和水浆办理。